文章来源:由「百度新聞」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"http://business.sohu.com/20140425/n398834881.shtml"
新華網三亞4月25日電(記者錢春弦)低消耗、低污染、低門檻,每年13億國民人均出游兩次半。從“足尖”看,為民航和鐵路客運業提供了80%以上客源;從“舌尖”看,為全國旅游飯店提供了九成住宿—作為“旅游界的奧林匹克盛會”,此間的世界旅游旅行大會權威數據表明:以大眾觀光為主的旅游業已成為我國經濟提質增效的新引擎。 綿綿的增長源、長長的產業鏈 “我國旅游業已實現由單純外事接待向綜合性產業,由新的增長點到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,由旅游資源大國向世界旅游強國的三大轉變。”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25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,隨著旅游走進普通家庭,大眾旅游推動著我國旅游業步入黃金發展階段。 旅游正成為改善民生的著力點。2013年,我國旅游業直接就業人數超過1350萬人;僅農家樂就有170多萬家,營業收入超過2800億元,3000多萬農民受益。今后國家將加強旅游小城鎮開發與保護,實施鄉村旅游富民工程和旅游扶貧工程,2014年計劃新增鄉村旅游自然村1萬個,新增農家樂等鄉村旅游經營戶20萬家。 旅游正成為經濟提質增效的新引擎。2013年,我國旅游消費近3萬億元人民幣,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超過12%,旅游業對住宿業的貢獻率超過90%,對民航和鐵路客運業的貢獻率超過80%。未來5年,我國旅游市場規模將超過2.5萬億美元,出境旅游將超過5億人次。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,將為國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。 對外友好的橋梁、世界經濟的助推力量 “中國對國際旅游市場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%,是世界旅游市場當之無愧的領袖之一。”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秘書長塔勒布·瑞法依說。我國旅游業在有力帶動國內消費的同時,“拉動外需”成為全球旅游界對中國旅游的形象說法。 世界旅游業理事會主席邁克爾·弗倫澤爾說,全球旅游業穩步增長,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業。2013年旅游業增加值占全球GDP的9.5%,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達3.1%,創造了1億多個直接就業崗位。預計5年后,中國旅游業將雇用逾9000萬人。 邵琪偉說,隨著我國旅游業以前所未有的開放姿態走向世界,目前已有150個國家和地區成為我國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。我國旅游業入世承諾已全部兌現。在中國—東盟、中國—歐盟、中國—南太、中美、中俄、中澳、中日韓等一系列多雙邊旅游合作機制之外,近期將建立中國與中東歐旅游促進機構和旅游企業聯合會,中國旅游將為更多國家和地區提供增長和就業。 景區人太多、假日不夠用 我國旅游業“大踏步前進”,有目共睹;我國旅游一系列“跟不上”,也眾所周知。作為一個13億人口大國,旅游產品數量供給不足與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之間,矛盾長期存在;服務質量不高,與游客不斷提升的需求之間,矛盾日益突出: 每當節假日來臨,熙熙攘攘的景點,不斷飆升的數據,人們為旅游市場繁榮欣喜,又為超負荷運營的景區安全深感不安。必須進一步做大旅游業規模,提高旅游業發展質量,才能滿面足人民群眾需求。 黃金周、小長假、雙休日,人們老感到時間有些緊、假期不夠用。必須認真落實帶薪休假制度,出臺更多鼓勵旅游消費的政策,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投入,才能釋放更多大眾觀光旅游需求。 旅游業是低消耗、低污染的綠色產業,但我國旅游環境卻面臨日益嚴峻的污染挑戰。把旅游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平臺,更多通過發展旅游業,改變不合理的產業結構,同時加強環境綜合治理,才能為中外游客創造更好的旅游環境。 海外旅行,為的是開闊眼界、結識朋友。但不文明行為還困擾著我國旅游業。2014年我國公民出境游將進入億人次時代。每年上億國民出境,在強調旅游安全的同時,倡導文明的旅游方式,尊重異域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,愛護旅游資源,注重公共場合言談舉止,做一名中華文明傳播者和中國形象展示者,依然任重道遠。 作者:錢春弦
關鍵字標籤:東歐旅遊推薦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