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来源:由「百度新聞」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"http://epaper.anhuinews.com/html/ahrb/20140828/article_3153520.shtml"
銅陵市郊區“圈區管理”打造轉型發展新高地8月19日,走進位于銅陵市郊區的“圈區管理”園區——安徽開源金屬再生產業園。在按照徽派建筑風格建起來的圍墻內,占地面積3000畝的園區道路四通八達,生產加工區、公共服務區、監管區、污廢處置區和生活服務區五大功能分區,已具雛形。 2012年3月,銅陵再生金屬“圈區管理”獲環保部批準,同意安徽開源金屬再生產業園開展進口廢五金電器、廢電線電纜和廢機電(簡稱“廢五金類廢物”)“圈區管理”工作。這是我國內陸省份第二座獲準開展“圈區管理”工作的城市,對銅陵乃至全省銅產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,為銅陵市破解資源瓶頸制約、建設“雙千億”銅產業,打造了重要資源平臺。 園區開發建設兩年多來,銅陵市郊區區委、區政府一方面狠抓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環保中心建設,一方面加大銅拆解企業招商引資力度,并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,目前,園區已簽訂入園投資協議的項目12個,總投資約24億元。其中,已開工建設項目9個,年內建成6個。高起點規劃,高點定位“圈區管理”示范園安徽開源金屬再生產業園獲批成為“圈區管理”園區,是省委、省政府積極支持,銅陵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視和積極爭取的結果。銅陵市將“圈區管理”園區定位為振興銅產業和發展循環經濟的重大戰略項目之一,作為銅基新材料產業基地六大平臺建設的重中之重,高起點規劃,嚴格落實環境保護要求,規范“圈區管理”。 銅產業是銅陵市第一支柱產業,銅陵市委、市政府于2011年將銅基新材料產業定位為“首位產業”加以培育。《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“十二五”發展規劃》也提出,要在全省重點打造包括銅陵銅基新材料產業基地在內的10個左右產業基地。但隨著銅冶煉、銅加工規模的擴大,銅陵市涉銅企業面臨著銅資源的供給難題。打破銅產業發展面臨的資源瓶頸迫在眉睫,發展廢雜銅拆解業成為銅陵市的迫切需求。廢雜銅主要來源于第七類廢物,依賴進口,但第七類廢物被環保部列為限制性進口管理,嚴格審查,并要實現“圈區管理”。銅陵市要發展廢銅拆解業,建立專業的銅拆解園區并入列環保部“圈區管理”園區是必由之路。 銅陵“圈區管理”園區項目規劃面積3000畝,分二期建設:一期2000畝,建成后年拆解量130萬噸,年回收再生銅27萬噸、再生鐵53萬噸、再生鋁17萬噸;二期1000畝將于“十二五”末建成。屆時園區將形成年拆解量200萬噸,年回收再生銅40萬噸、再生鐵80萬噸、再生鋁25萬噸的金屬回收加工基地。目前,園區一期基礎設施及環保設施建設已累計投入資金8.4億元,生產加工區、污廢處置區、監管區建成,實行封閉管理,建立了相應的運行管理制度,滿足了環保、海關和檢驗檢疫監管要求。今年6月14日,園區通過了省驗收組的預驗收。高標準建設,功能分區促進“圈區管理”規范化根據國家《廢棄機電產品集中拆解利用處置區環境保護技術規范(試行)》《進口廢物原料檢驗檢疫場所建設規范》和海關監管場所建設及驗收要求,以及銅陵市政府《關于加快國家進口廢物“圈區管理”園區建設的實施意見》,安徽開源金屬再生產業園建設,按照五大功能分區推進,目前功能分區已然建成。 生產加工區占地面積1350畝,主供水供電工程、5100米“三縱兩橫”園區路網、24萬平方米綠化工程全部建成,園區圍墻、圍欄及卡口房建成,視頻監控系統建成并聯網。監管區占地約271畝,分兩期建設,將滿足6萬標箱集裝箱年及80萬噸散貨進口需要。已建成3253平方米的3層框架結構監管辦公樓,聯合辦公及報關報檢條件已具備。散貨通道、集裝箱通道、門戶式輻射探測儀、電子地磅等監管設備已配置,39000平方米的散貨堆場及倉庫已建成。高于2.5米的物理圍網(墻)建成,21處高清紅外視頻監控已安裝,并與辦公大樓信息平臺及監控中心聯網,形成全程監管、封閉獨立的區域。污廢處置區嚴格按照環評報告書(表)及審批意見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和要求,落實各項污染防治設施建設。完成了園區日處理1000立方米的污水處理廠建設,污水處理廠至銅陵新民污水處理廠11.3公里排污管道已鋪設完畢,具備運行條件。企業廠區內建設了雨水、污水收集管網及污水沉淀池,并與園區污水管網連接。生活垃圾運至海螺垃圾焚燒站進行無害化處理,危險廢物由銅陵市正源環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進行集中處置。 目前,已入園企業12家。按規范標準,各入園企業建設具有防雨、防風、防滲漏功能的專用貯存場地和危險廢物臨時倉庫,配備量程30噸以上的電子地磅,與電腦聯網并能打印進出過磅情況。生產工藝采用機械化拆解生產線,配備撕碎機、破碎機、銅米機、剝線機等安全、可靠、環保的生產設備。有色金翔、陵瑞、匯港、福茂4家企業基本建成,有色金翔的拆解設備30臺已安裝,陵瑞采購了銅米機、剝線機等11臺拆解設備并安裝完畢,匯港設備已部分進場,福茂訂購的銅米機、搖床分選機等13類共52臺拆解設備已試運行。全德辦公樓和綜合樓已封頂,21216平方米廠房鋼構安裝結束;其他企業正在加快基礎設施及環保“三同時”建設。高規格監管,構建“圈區管理”聯動運行機制實行“圈區管理”是我國對進口廢金屬拆解行業管理的方向。通過“圈區管理”,可以彌補目前環境監管力量薄弱,監管面積覆蓋不足等缺點。為建立完善的監管機制,銅陵“圈區管理”園區組建了“安徽開源金屬再生產業園‘圈區管理’園區建設管理委員會”專門機構,與銅陵南部城區建設管委會合署辦公;市編辦批復成立了銅陵市環保局安徽開源金屬再生產業園分局,編制3名,承擔環保管理職能;銅陵海關、檢驗檢疫部門隨即入駐。 在制度規范化建設方面,編制了《安徽開源金屬再生產業園區管理辦法》,包括進出口廢物管理、審核、堆放、監控等十一個方面,全方位、立體式加強對廢物進出、加工拆解方面的監管,編制了園區《突發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》,通過了專家審查,并在環保部門備案。 園區實行封閉管理。監管區和生產加工區各自封閉運行,監管區的出口對應生產加工區的進口,并安裝了監控探頭,對運輸車輛進行視頻監控,做到兩個區域管理上的無縫銜接。 目前,銅陵市郊區區委、區政府正從四個方面著手,加快安徽開源金屬再生產業園“圈區管理”園區建設。一是加快入園企業建設,推動入園企業進口許可證等資質申報和認定,督促有色金翔、福茂、全德等已建成項目通過環保“三同時”驗收,確保對標排放。二是加快集裝箱碼頭建設,加大碼頭土地征收工作力度,區財政先行支付600余萬元征遷補償費用,并利用現有白鶴、濱江花園安置點先予安置搬遷居民,盡快交付碼頭用地,力爭在2015年底前建成6萬標箱集裝箱專用碼頭。三是發揮園區功能,協調天元港儲公司恢復外貿碼頭通關,進口廢五金類靠港卸貨,在監管區內報關、檢驗,加速碼頭與監管區物流通道建設,監管設施盡快到位。四是推進進口廢五金集裝箱轉關、轉檢申報,積極爭取上級支持,力爭在今年年底前批準銅陵為第一口岸。 安徽開源金屬再生產業園鳥瞰圖。正在建設的安徽開源金屬再生產業園集裝箱碼頭。正在建設的園區集裝箱貨場。楊綱要林春生文圖
關鍵字標籤:台北廢五金買賣
|